找到相关内容665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定的生理效应

    长生的要道。佛教显教重在破除世人对肉体的普遍执著贪爱,不大讲禅定的生理效应,但说修习禅定随心意的寂静,会相应地发生身轻安及呼吸、脉搏、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,祛疾健身,是随这些生理...说,修习禅定者若证入初禅未到地以上的正奢摩他,因内气之充盈流溢,能令“身粗重性皆得除灭,能对治彼身轻安性即得生起”。身粗重性,指使身体感到粗重不适的一切障碍,包括疾病、亚健康状态等,随其消除,自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0653488.html
  • 成就般若智慧关键在禅定

    如来规定每个佛弟子都要修的,戒定慧不可缺一。否则的话,你的修行没希望了。戒是为禅定打基础,慧是从禅定开发的根本智,关键还在禅定。   世间禅达不到出三界的水平  佛教的禅定要遵照佛教的方法。印度外道也...智慧,关键在禅定  ■ 世间禅达不到出三界的水平  ■ 不断尽烦恼,修止不修观,有福生天,后果成白痴    有人把三宝变成二宝一宝了  有人现在皈依三宝变成皈依两宝了,甚至变成皈依一宝了,有人连一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4655731.html
  • 解悟与境相

    得受用。但如果依自己摸索,或于止观禅定求取,却又是十分不易;即便“入”境了,若不善把握和悟解,也是转瞬即去,无有理悟之得,比如我们平时累极“呆”歇时、受到惊吓时、突挨撞击时……都会有转瞬即逝的“无所...略透一二外,绝少谈个人有什么定境相,原因正如师兄所云:定细受、不宜论之,因万人有万例,所有相皆是虚妄,论之何益?惟有行法,倒是可以探讨,不同师门行法不同;同门各人行法也有异,说一说互为参照,应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2156653.html
  • 牛慧霞:佛教与和谐社会

    达不到目的或稍不如意,必怒火填胸,乃至失去理智,产生种种愚痴无知的念头,做出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。而修戒能治贪,只要你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心必清净。心清净必无嗔意,无嗔意心必清净,心常在禅定。久而...一语的,因为人的一切善恶行为,都是以自己的心来支配的。如果人人一心向善,则人人必有善行;如果人人心心向善,那人与人必友好相处,社会一定稳定和谐。  纵观社会形形色色的弊病和矛盾,其根源就在于人们那颗或...

    牛慧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3159168.html
  • 从神通、轮回、因果来看佛法世界的真实性问题

    来形容神力,可见神力是自在无碍的力量。[1]  神通既然是比丘们可以在禅思修习获致的能力,因此阿含经典有关于修习神通的原理、方法及内容的详细论述。基本上是叙述要在禅定经由初禅、二禅、三禅而入于四...修习当时最高深的冥想 ( 禅定 ) 功夫―四禅八定的最高定:  「非想非非想定」。但佛陀在「非想非非想定」,未见解脱生死之道,他认为「既生非想非非想处,报尽还入于生死」。[3]  因此,得到四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062488.html
  • 空 观

    ,总来问怎么修?明明告诉你了,你不修怨谁?  讲般若重点在心,盘腿打坐是外在的形象,是方便。般若禅不拘形象,是心法。行住坐卧都在禅定。  "空观者,破见思惑,证一切智,成般若德。"  不修空观不能证...空 观  明 哲   "然兹三惑、三观、三智、三德,非各别也,非异时也:天然之理具诸法故。"  三观即空观、假观、道观。这是断惑证真。我已经讲过,要真正认识到、体会到并不那么容易。我很重视《始终...

    明 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262990.html
  • 天台智顗禅学体系

    进至灭尽定,也能,依次由灭尽定还至欲界采;修禅即超越三昧,能不依某种特定的次序入出禅定,于禅法二谛自由自在。出世间上上禅即九种大禅,当然也应包括智顗自己所倡导的圆顿止观在内,能不离世间而得解脱,世出世间...都会产生爱味之心,而且这些境界自身也模糊不清,不很明确。根本味禅有三种,即四禅、四等、四定,合即十二门禅。   四禅即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等四种色界禅定。生活在欲界的人们,思虑纷纭,烦恼无数。因此...

    韩焕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464778.html
  • 禅定与健康

    的一定是慈悲安祥面带微笑。“相由心生”,一个人的心态是否健康,一定会表现出来的。行为端正者必定举止端庄,行为猥琐者一定鼠眉贼眼,时时提心掉胆。  又禅修者进入禅定,心平气和,呼吸自然。可使消化顺畅,...本质。也许这时你更容易看破、放下,从而得到自在、轻安。这些生活的哲学和科技上的智慧都是以禅定为基础的。  禅定能让心境平和,使心理健康:让身体端正,使身体健康:让欲望减少,使人精力充沛:禅定更能让...

    广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1366725.html
  • 意根探索

    今收摄集中在一处,力量也强大,故说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心力集中运用,智慧也强,故说定能生慧。定之心,止观双运,止观双运至四禅而至其极。定又可修得种种神通,随意所欲,变化受用。在禅定,无忧无苦,满怀...意根探索  单培根  十八界六识之外又有意,是意识之根,与五色根共为六根。此惫根是什么?部派佛教只讲六识,以六根为所依,从此生六识。探求此生意识之根,于是有以无问灭识为慧根。此是以前念识为后念识依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3767337.html
  • 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—— 从《宗镜录》说起

    大小、多少、美丑、善恶的变动,所以就现实而言,要说万法唯识,就是与常识相违,与世间极成道理相违的了。   其实,万法唯识并不是基于一种世智辩聪的推论,而是基于一切唯心的定体证。   首先,在禅定状态,可以体证眼耳鼻舌身意所见闻嗅尝感知的色声香味触法,其实都是虚幻不实的。《别译杂阿含经》说:“佛告薄迦梨,若有比丘深修禅定,观彼大地,悉皆虚伪,都不见有真实地想。水火风种,及四无色,...

    肖永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568382.html